- 索 引 號:QZ13101-0300-2025-00015
- 備注/文號:泉臺管辦〔2025〕10號
- 發布機構:泉州臺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3-21
現將《泉州臺商投資區2025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根據防治方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規范管理、主動服務,抓緊落實防治地質災害的各項措施,切實做好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泉州臺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2025年3月21日
(此件主動公開)
泉州臺商投資區2025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的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地質災害防治“整治、規劃、警示”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特編制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一、地質災害分布情況
(一)2024年地質災害概況
1.2024年氣候影響評價
氣候對地質災害的影響主要為降水,2024年泉州臺商投資區總體降水正常,未出現持續性、局部性暴雨。
2.2024年地質災害發生情況
由于氣候表現正常,泉州臺商投資區全年未發生新的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點的分布及特點
泉州臺商投資區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洛陽鎮(詳見表1),從區域地貌條件看,洛陽鎮為高丘陵地貌類型,地形高差大,切割劇烈,直線坡、凸形坡發育,植被不發育,水土流失現象較普遍。主要出露各期次的花崗巖類侵入體,在山坡和山腳下覆蓋一層較厚的殘坡積的粘性土,土體松散,遇水易軟化,容易造成斜坡變形。由于人多地少,村民在山坡上切坡建房的現象十分普遍,形成高陡的人工邊坡,由于村民對地質災害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防范意識較差,大多沒有砌坡護坡。人工切坡破壞了原有斜坡的自然穩定性,在暴雨等因素誘發下,易發生突發性的滑坡和崩塌等地質災害,從而毀壞民房等建筑物,造成生命財產損失。東部沿海“石蛋”地貌由于水土流失嚴重,很多巖石底部裸露形成危巖,也是地質災害易發區之一。
高陡邊坡潛在地質安全隱患點不屬于地質災害點,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如暴雨、坡腳開挖等)會轉化為地質災害。因此,在極端氣候條件下,應對所有的高陡邊坡潛在地質安全隱患點進行監測,對那些危險性較大的點要采取臨時避讓措施。
表1 泉州臺商投資區各鄉鎮地質災害點分布狀況一覽表
縣 區 |
鄉鎮 |
地質災害分布數量(處) |
小計 |
||
滑坡 |
崩塌 |
不穩定斜坡 |
|||
泉州臺商投資區 |
洛陽鎮 |
3 |
/ |
/ |
3 |
東園鎮 |
/ |
/ |
/ |
/ |
|
張坂鎮 |
/ |
/ |
/ |
/ |
|
百崎回族鄉 |
/ |
/ |
/ |
/ |
|
合計 |
3 |
/ |
/ |
3 |
(三)2025年地質災害態勢預測
根據本區2024年降雨趨勢和人類工程活動情況,結合地質環境條件,預測本年度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區段有:
1.西部丘陵山區
主要分布在洛陽鎮,地貌為高丘陡坡類型,一般山坡自然坡度25~35°,局部達40~45°,溝谷呈“V”型,切割深度50~100m,是滑坡、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條件。山坡表層為厚5~10m的殘坡積粘性土,結構較松散。殘坡積土和強風化花崗巖層在陡坡地形條件下,自穩能力較差,在暴雨作用下易產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
2.沿海丘陵山麓地帶
主要分布于張坂鎮沿海一帶,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低丘山坡分布較多的滾石,形成典型的閩南沿海“石蛋”地貌,部分巖石底部裸露形成危巖,在臺風暴雨或地震作用下容易向下滾落,對下方村莊產生威脅。
二、地質災害威脅對象、范圍及工作部署
(一)地質災害威脅對象、范圍
結合2024年度泉州臺商投資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整治情況,共發現地質災害點3處和存在地質潛在隱患點3處,其地質災害隱患主要以高陡邊坡小型土質滑坡為主,潛在威脅的位置以房前屋后為多。形成地質災害的原因,除地理地質、氣候等因素外,主要是人為因素:一是由于不合理的人工挖土,導致山體支撐不夠,造成山體失穩而形成滑坡或崩塌;二是工程建設選址不當,房屋建于山體周邊。
經統計,地質災害點、隱患點位于本區洛陽鎮范圍內的4個行政村,其中洛陽鎮上曾村1處、梅嶺村1處、下星村1處、云莊村3處,威脅常住人員4人,威脅財產損失約100多萬元。
根據各處地質災害隱患基本情況,按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危害性和輕重緩急程度,分別對這6處予以劃分。各處地質災害點(隱患點)基本情況詳見附件1、2。
(二)2025年地質災害隱患點整治工作安排
做好本區累計統計或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警示防范措施,并對洛陽鎮云莊村3處地質災害點(隱患點)進行簡易工程治理。
三、重點防范期
本區地質災害的高發期與降雨關系極為密切,主要的地質災害活動時段在4~10月間,與汛期大致相當。因此,全區地質災害防治以汛期(4—10月)作為重點防范期。根據本區地質災害和降雨量關系的初步分析:當過程降雨量大于50mm時,一些不穩定房后斜坡就會初現變形跡象,這種開始誘發地質災害的降水量可視為本區地質災害的警戒期,在此期間應加強監測和預警。當過程降雨量達到100mm,地質災害(主要是滑坡、崩塌)開始產生;當過程降雨量達到200mm,地質災害(主要是滑坡、崩塌)普遍發生。
在防范期內,各地地質災害的預警應根據情況進入相應的預警狀態,詳見表2。
表2 地質災害預警級別一覽表
體系運行級別 及狀態 |
級別顏色 |
時段 |
體系運行 |
Ⅰ級: 災害事件的應急狀態 |
紅色 |
1、出現明顯地質災害險情 2、出現地質災害事故期間 |
1、注意臨災預警信號 2、啟動應急預案 3、災情速報 4、搶險救災,應急調查 |
Ⅱ級: 異常降雨的警戒狀態 |
橙色 |
1、臺風期間; 2、連續降雨或暴雨期間(需延長至雨后3日) |
1、通過電臺、電視等向公眾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 2、通過電話、手機短信等向相關領導、人員送達地質災害預警信息 3、相關部門24小時辦公室值班 4、群眾監測網絡及專業監測網絡加密監測 |
Ⅲ級: 進入汛期的預警狀態 |
黃色 |
1、每年的4月~10月; |
1、檢查、巡查 2、相關部門24小時手機值班 3、各種應急反映設備進入待命狀態 4、群眾監測網絡及專業監測網絡加密監測 |
Ⅳ級: 平時的正常待命狀態 |
綠色 |
每年11月~次年的3月底 |
1、開展日常監測 2、組織宣傳培訓 3、編制預案 4、維護應急反應設備 |
注:橙色(Ⅱ級)及紅色(Ⅰ級)狀態解除后,返回到預警體系相應的先前狀態。 |
同時,本區地質災害的發生,具有比較明顯的滯后效應,雨后(尤其是持續性的降雨后)1~5天內仍然是地質災害的活動時段。根據2025年汛期氣象趨勢,本區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早部署、早安排。尤其是臺風和熱帶風暴期間應密切注意該時段內的天氣預報。
四、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分級
地質災害按照危險程度和規模大小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質災害災情和地質災害險情四級。
(一)特大型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
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者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地質災害災情為特大型地質災害災情。
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0人以上或者潛在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地質災害險情為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
(二)大型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
因災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災情為大型地質災害災情。
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潛在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為大型地質災害險情。
(三)中型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
因災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災情為中型地質災害災情。
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潛在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為中型地質災害險情。
(四)小型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
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者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災情為小型地質災害災情。
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人以下或者潛在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地質災害險情為小型地質災害險情。
五、地質災害監測、預防責任人
地質災害的發生有漸變或者突變的過程,通過監測,及時做出預報,可以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防原則上由受威脅的單位和個人承擔。直接危及公路、鐵路、航道、通訊、水利、生命線工程等設施和主要危及廠礦企業、事業單位等受災主體單一的地質災害,由其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監測與預防。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切實做好本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立了由區管委會副主任任指揮長、有關部門和4個鄉鎮負責人為成員的泉州臺商投資區突發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成員名單(詳見附件3),負責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聯系電話:27396608,詳見附件4、5、6。
六、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明確工作職責
區自然資源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具體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配合應急管理部門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技術支撐工作。教育、住建、交通運輸、水利、應急等部門(單位)要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要求,督促指導做好本行業本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住建、交通運輸、水利等在建工程建設單位及承建企業要嚴格執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強化落實防治措施,切實從源頭防范和減輕災害風險。具體職責如下:
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配合應急管理部門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支撐,負責村(居)的地質災害隱患巡排查、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等工作;負責監督在建房建和市政工程按照要求落實好“三同時”,禁止違規開挖邊坡造成地災隱患,負責在建房建和市政工程的地質災害隱患巡排查、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工作;負責組織協調已建普通公路管養單位、指導在建普通公路參建單位做好地質災害隱患的巡排查、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等工作。
區綜合執法與應急管理局:負責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的組織指揮、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工作,負責尾礦庫(壩)等區域地質災害隱患巡排查、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等工作。
區黨群工作部:負責新聞報道和輿情監控工作,正面引導社會輿論,會同相關部門及時做好突發地質災害信息發布工作。
區教育文體旅游局:負責學校及影響范圍內地質災害隱患的巡排查、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等工作。
區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負責指導、監督有關單位做好水利工程地質災害隱患的巡排查、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等工作;負責組織指導因地質災害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監測,分析研判事故現場污染狀況及趨勢變化;參與處置因地質災害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
區科技經濟發展局:負責組織、協調開展糧食和物資儲備應急保障工作。
區民生保障局:負責組織、指導災區醫療救治工作,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根據需要,向受災地區派出醫療專家,并協助做好藥品和醫療設備調配。
區財政金融與國資局:負責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與救災補助資金的籌集;做好應急防治與救災補助資金分配、使用的指導和監督管理。
區公安分局:負責組織調動現場救援力量,協助災區鄉鎮政府動員受災害威脅人員疏散轉移。
區交警大隊:負責災區現場交通疏導和管控。
區屬國有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確保工程建設周邊地質災害隱患防治和避讓措施落實到位,堅決避免不當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
各鄉鎮人民政府:為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具體責任單位,在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內,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加強地質災害發生前兆特征的巡回檢查,制定本轄區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村(社區)汛期地質災害防御群眾轉移預案,及時將地質災害點的《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發給防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受災威脅的群眾手中,把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對可能發生的險情,及時動員受威脅群眾以及其他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情況緊急時可以強制組織避災疏散,同時向區管委會、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綜合執法與應急管理局報告。
其他部門負責做好所轄區域、部門領域地質災害隱患的巡排查、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等工作。
(二)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各鄉鎮應在2025年4月前會同建設、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門,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危險點進行核查,核查災點的位置、發生時間、空間分布及規模、環境地質條件、危害及威脅、防治措施與效果等,并把調查結果報區突發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結合當地實際,及時制定鄉鎮一級《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指導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行政村做好《村級地質災害隱患點群眾轉移預案》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于2025年4月1日前公布實施并報區管委會備案,同時完善地質災害數據庫及信息系統。
(三)加強汛期地質災害巡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對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加強汛前檢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發現險情和隱患,要責成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抓緊落實整改措施,并將檢查情況、存在問題和處理意見及時書面上報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原則上每月報送一次。
1.汛期檢查的主要任務
檢查《防治工作方案》落實情況,各級防災責任組織機構、危險點監測責任人是否明確,群測點布置、觀測方法、記錄、匯交整理是否合理、完善,防災預報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網絡是否暢通,危險區群眾的應急轉移方案及措施是否可行等;檢查地質災害危險點,認真做好排查,劃定警戒區域,并設立警示標志牌;在強降雨作用下,可能釀成新的危險點,應加強監測;發現有明顯異常的危險點,鄉鎮人民政府應及時組織調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汛中巡查的主要任務
進入汛期,應按照地質災害防治的有關規定運行,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要按照《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對地質災害危險點加強監測、重點防范;對具有災害發生前兆特征(地聲、泉水變渾、泉水干涸、裂縫擴張、醉漢林出現等)、可能出現險情的,應及時采取措施(如疏散人員、轉移財產或采取臨時處理措施等),同時向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報告后,要及時組織調查,掌握地質災害危險體的變形發展趨勢,提出處理意見。
3.汛后復查的主要任務
汛期過后,根據各鄉鎮上報的地質災害情況,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應會同專業技術單位,組織檢查本轄區內各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提出監測、搬遷、治理的建議,并通知當地政府或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四)災情預報
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根據省、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通知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通知各鄉鎮國土所及時把災害的等級和工作安排、要求下傳到各地質災害責任單位或責任人。
鼓勵單位和個人提供地質災害前兆信息,對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損失的有功人員或單位,依據《福建省地質災害臨災預報獎勵辦法》的規定給予獎勵。
(五)監測與處置
1.汛期期間,對危險點和房前屋后、公路、鐵路沿線高陡邊坡、水利設施、旅游景點等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加強監測、巡查。各鄉鎮人民政府應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做好受地質災害威脅人員、財產等的避險轉移準備,視情況做好群眾及財產轉移。
2.臺風和強降雨期間,應實行24小時監測,對房前屋后、公路、鐵路高陡邊坡、水利設施等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加強監測、巡查。各鄉鎮人民政府應迅速做好受威脅人員的撤離、財產轉移和重要設施的保護工作;緊急情況時,可以強行組織避災疏散。
3.鄉鎮人民政府要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隊伍,備足必要的防救物資,制定防救方案,特別是臨災前的人員轉移方向要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處置及時、轉移有序。
(六)搶險救災
災情發生后,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應立即啟動相應級別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工作。區自然資源和應急管理部門要迅速查明災害類型、范圍、規模、發展趨勢,圈定危險地段,加強監測,做好搶險救災的技術指導工作。搶險救災隊伍要迅速進入現場,搶救受災人員與財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分工及時做好搶險救災的相關工作。必要時可請求當地駐軍、武警給予支援;可根據需要在搶險救災區域范圍內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搶險救災工作要切實做到防范有效、轉移迅速,救治及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七)完善地質災害報告制度
各鄉鎮人民政府應完善地質災害報告制度,做到信息暢通、及時、準確,為防災救災的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1.地質災害報告的時間要求
(1)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報告:事發地鄉鎮應分別在15分鐘(特大型)、30分鐘(大型)內速報區總值班室,同時報告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區管委會接到發生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報告后,應在第一時間用電話報告市政府總值班室,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同時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報告。
(2)中型、小型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報告:事發地鄉鎮應在1小時內速報區總值班室和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區管委會和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接報后應在2小時內報告市政府總值班室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地質災害報告的內容要求
(1)速報報告:負責報告的單位應當根據掌握的災情信息,詳細說明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時間、傷亡和失蹤人數、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的規模、地質災害成因和發展趨勢等,同時提出主管部門采取的對策和措施。
(2)應急調查報告: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結束后,應當及時提交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報告。報告內容包括:
①搶險救災工作
②基本災情和險情
③地質災害類型和規模
④地質災害成災原因,包括地質條件和引發因素(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
⑤地質災害發展趨勢
⑥已經采取的防范措施及效果
⑦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議
(八)《防治工作方案》的實施
1.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各鄉鎮人民政府及區直有關部門要以對國家和人民極端負責的態度,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落實部門責任制,密切配合,各鄉鎮人民政府應及時將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發至防災單位、負責人和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把監測和防治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對疏于管理、責任不落實、人員不到位而造成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和有關單位主要領導,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予以懲處。
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嚴格按規定實施山地建房的審批管理,指導住宅、校舍等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建設,制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削坡建房和從事不合理的工程活動。
2.加強監督、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執法力度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地質環境的管理,嚴格建設項目的審核審批,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督檢查,杜絕加劇引發地質災害的人為活動。因違反規定,發生地質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追究鄉鎮主要領導及區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責任。
3.地質災害防治經費
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按照“誰誘發、誰治理、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可列入區管委會的財政支出。
4.加強宣傳,提高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宣傳教育,組織各部門、鄉(鎮)、村有關人員進行培訓,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各級工作人員和公眾的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
附件:1. 2025年泉州臺商投資區地質災害點一覽表
2.2025年泉州臺商投資區地質災害隱患點(高陡邊坡)一覽表
3.泉州臺商投資區突發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成員名單
4.泉州臺商投資區突發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及內設小組
5.泉州臺商投資區4個鄉鎮自然資源部門2025年汛期聯系人及電話一覽表
6.泉州臺商投資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聯絡員)名單
附件1
2025年泉州臺商投資區地質災害點一覽表
鄉鎮 |
村 |
組 |
房后 |
地災 類型 |
工程治理情況 |
受威脅 對象(人) |
穩定性評價 |
危險性評價 |
發展趨勢判斷 |
主要理由 |
監測聯絡人 |
監測責任人 |
鄉鎮國土所 |
鄉鎮分管領導 |
1、洛陽 |
上曾 |
六 |
王麗清 王炎泉 |
滑坡 |
未治理 |
2 |
一般 |
較小 |
基本 穩定 |
未治理 |
曾青青 18959980882 |
王惠萍 13960224408 |
所長:林志榮 15375895571 聯絡員:林德強 15959967883 |
王勁松13959771550 |
2、洛陽 |
梅嶺 |
嶺頭九 |
汪碧華、 林寶妹 連月英 |
滑坡 |
未治理 |
0 |
一般 |
較小 |
不穩定 |
未治理 |
陳志明13805970827 |
王志孟 13506920839 |
||
3、洛陽 |
下星 |
七 |
陳秀英 |
滑坡 |
部分 治理 |
0 |
較差 |
一般 |
不穩定 |
擋土墻高僅2.5m, 坡體上方見裂縫 |
賴玉榮 18859556939 |
汪欽陽 13959970593 |
附件2
2025年泉州臺商投資區地質災害隱患點(高陡邊坡)一覽表
鄉(鎮) |
村 |
自然村或組 |
威脅對象 |
威脅人數(人) |
災害 類型 |
邊坡基本情況 (包括邊坡高度、寬度、巖性等) |
防治建議 |
穩定性評價 |
危險性評價 |
監測聯絡人 |
監測 責任人 |
鄉鎮國土所 |
鄉鎮分管領導 |
1、洛陽 |
云莊 |
二 |
林文卿 |
0 |
滑坡 |
/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林杰鋒13655980807 |
林志建13960402969 |
所長:林志榮 15375895571 聯絡員:林德強 15959967883 |
王勁松13959771550 |
2、洛陽 |
云莊 |
四 |
林海清 |
0 |
滑坡 |
/ |
一般 |
較差 |
一般 |
||||
3、洛陽 |
云莊 |
四 |
林敏設 |
2 |
滑坡 |
/ |
一般 |
較差 |
一般 |
附件3
泉州臺商投資區突發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成員名單
指 揮 長:陳明土 區管委會副主任
副指揮長:吳志鋒 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局長
駱文堅 區綜合執法與應急管理局局長
成 員:莊培陽 區黨群工作部副部長
詹 蓉 區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局長
陳陽秋 區科技經濟發展局局長
陳東燦 區教育文體旅游局局長
郭錦紅 區民生保障局局長
黃宏毅 區財政金融與國資局局長
邱首藝 區公安分局副局長
吳春旭 區交警大隊大隊長
張文杰 洛陽鎮人民政府鎮長
駱凱鵬 東園鎮人民政府鎮長
莊智霞 張坂鎮人民政府鎮長
郭美賢 百崎鄉人民政府鄉長
楊鶴翔 泉州玉沙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子良 區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紀雅輝 區招商文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辦公室主任為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一級主任科員楊杞河。
附件4
泉州臺商投資區突發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及內設小組
辦公室 工作組 |
搶險救災組(區綜合執法與應急管理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民生保障局等) |
災情評估組(由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牽頭) |
|
監測預報組(由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牽頭) |
|
生活救助組(由區綜合執法與應急管理局牽頭) |
|
醫療救護與衛生防疫組(由區民生保障局牽頭) |
|
治安消防組(由區公安分局牽頭) |
|
物資保障組(由區綜合執法與應急管理局牽頭) |
|
宣傳動員組(由區黨群工作部牽頭) |
|
災害重建組(由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建設交通局牽頭) |
|
區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電話:27396608,27398820(傳真); 區防汛辦值班電話:27308229,27308225(傳真); 區管委會總值班室電話:27551000,27559009(傳真)。 |
附件5
泉州臺商投資區4個鄉鎮自然資源部門2025年汛期聯系人及電話一覽表
鄉鎮 |
分管 領導 |
辦公室 電話 |
手機 |
國土所 負責人 |
辦公室 電話 |
手機 |
洛陽鎮 |
王勁松 |
87488620 |
13959771550 |
林志榮 |
87489539 |
15375895571 |
東園鎮 |
鐘曉東 |
87581242 |
13506016319 |
林曉楷 |
87581231 |
18359588927 |
張坂鎮 |
彭志明 |
87520058 |
13489780159 |
楊強周 |
87520058 |
13506948757 |
百崎鄉 |
劉昌鵬 |
87559600 |
13805979577 |
黃曉明 |
87555300 |
18650766343 |
附件6
泉州臺商投資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聯絡員)名單
鄉鎮 |
村 |
監測聯絡人 |
聯系電話 |
洛陽鎮 |
洛陽鎮 |
林德強 |
15959967883 |
上曾村 |
王惠萍 |
13960224408 |
|
云莊村 |
林志建 |
13960402969 |
|
下星村 |
汪欽陽 |
13959970593 |
|
梅嶺村 |
王志孟 |
13506920839 |
抄送:省自然資源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泉州臺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2025年3月21日印發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